根据《柳叶刀・风湿病学》发表的研究,2020 年全球骨关节炎患者数量为5.95亿。而《2025中国关节健康趋势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我国骨关节炎患者已达1.4亿人,4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46.3%。
几乎每5个中老年人就有1个被膝盖疼痛折磨,从上下楼时的 “咯吱” 弹响,到阴雨天的钻心刺痛,再到终末期只能进行关节置换的无奈,骨关节问题正悄悄偷走人们的行动自由,严重影响着国人健康。
在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日即将到来之际,面对骨关节炎这一影响全球数亿人健康的慢性疾病,干细胞治疗凭借其在修复关节软骨、缓解炎症反应等方面的突破性成果,成为了改善患者症状、延缓病情进展的新曙光。
 干细胞疗法如何修复受损关节?
干细胞疗法如何修复受损关节?
间充质干细胞(MSCs)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。
修补受损部位:干细胞可以黏附在磨损软骨处,通过分化产生新的软骨细胞,填补缺损,替换受损组织。
抗炎与免疫调节:干细胞释放出抗炎因子如IL-10、TGF-β等,抑制关节内的炎症反应,刺激新血管生成,并调节免疫信号传导。
精准投递:通过旁分泌效应释放修复信号因子,改善关节微环境。
激发机体自愈能力:干细胞不仅修复损伤细胞,还能激发机体自愈能力,为康复创造良好的环境。
间充质干细胞这种 “修复+抗炎+调节” 的多维度作用,使其区别于传统止痛治疗,真正实现对疾病进程的干预。
 权威 “盖章”:干细胞列入标准指南
权威 “盖章”:干细胞列入标准指南
2024 年成为干细胞治疗关节炎的 “里程碑之年”:6月15 日定稿的《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(2024 版)》首次将干细胞技术纳入阶梯化治疗方案,明确推荐其用于早期或轻度骨关节炎的修复性治疗。
 
而由全国90余位专家联合起草的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应用指南》,则进一步细化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操作流程、机构与人员资质要求等内容,为临床医生在实际应用该疗法时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,是对《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(2024 版)》中干细胞治疗部分的补充和深化。
科学突破:多种创新疗法展现潜力
干细胞治疗关节炎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,我们整理了多项最新科研数据及临床实验报告,和大家共同关注这项技术近期的发展动态。
2025年9月 
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的 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”Ⅱ 期临床试验完成首批给药,3 例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,标志着我国干细胞新药研发进入关键阶段。
该研究同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、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全国10家临床研究中心推进。
2025年9月 
印尼安达拉斯大学等机构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整合了近十年来6项临床试验的分析,涉及304名接受过一次性膝关节腔内注射干细胞治疗的患者。
结果显示,干细胞治疗组在一年后,疼痛和膝关节功能都有明显改善,与对照组相比,差距达到统计学上的“中到强”的效果,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骨科期刊《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》(《骨科手术与研究杂志》)上。
 
更重要的是,研究发现干细胞用量并非“越多越好”。在参与试验的8组干细胞注射方案中,细胞数量在2500万以下的组别,治疗效果就已经很明显,而超过这个数量并未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。这一发现有望显著降低治疗成本。
2025年7月 
同济大学岳锐教授团队在《Cell》(《细胞》)期刊上发表了题为“Procr⁺ chondroprogenitors sense mechanical stimuli to govern articular cartilage maintenance and regeneration”(Procr⁺软骨祖细胞感知机械刺激调控关节软骨的维持与再生)的研究,首次发现了对力学刺激敏感的Procr⁺软骨干细胞,它们主要分布在膝关节受力较大的软骨浅表层。
 
它们不仅对维持关节软骨稳态具有关键作用,还能在关节受损后明显推动软骨细胞再生。这一发现提示,它有望成为治疗骨性关节炎等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新一代种子细胞。
2025年6月 
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研究团队在《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》(《转化医学杂志》)上发表了题为“Injec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osomes for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: from preclinical to clinical research”(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: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)的论文。
 
该研究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膝骨关节炎,临床结果显示:该治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,各项指标稳定,高剂量组患者在21天后膝盖疼痛症状明显减轻,持续改善一直到随访结束。MRI检查也发现,接受高剂量外泌体治疗的患者,软骨厚度有轻微增加,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症也有所减轻。
2025年2月 
2025 年2月,由 Omar Amado Pico、Francisco Espinoza、María Ignacia Cádiz 等学者组成研究团队,在《Cytotherapy》(《细胞治疗》)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“Efficacy of a single dose of cryopreserve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: a randomized, controlled, double - blind pilot study”(单剂量冷冻保存人脐带间充质基质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、对照、双盲初步研究)的论文。
 
该实验共纳入了30名Kellgren-Lawrence分级为II-III级的膝骨关节炎患者。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:治疗组 (15人):接受单次关节腔内注射5×10⁶±5×10⁵个在GMP环境下制备的冷冻保存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。对照组 (15人):接受单次关节腔内注射10mg/mL的曲安奈德(一种传统的皮质类固醇激素)。
(Kellgren-Lawrence 分级简称 K-L 分级,是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骨关节炎影像学诊断与严重程度评估标准。它主要通过X光片来评估关节的退化程度,II级为轻度骨关节炎,III级为中度骨关节炎。)
结果显示,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在疼痛、僵硬和关节功能上均显著优于曲安奈德对照组,单次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,患者疼痛缓解效果在1年内持续稳定,治疗3个月时的疼痛改善幅度是传统药物曲安奈德的 2.6 倍。
未来可期:从 “小众选择” 到 “普惠疗法”
从缓解中老年人反复的膝盖疼痛,到通过 MRI 影像看到软骨体积与质量的切实提升,干细胞治疗为骨关节炎患者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希望之门。它凭借修复受损组织、调节局部炎症等的能力,打破了传统治疗 “只治标、难治本” 的局限,让 “延缓软骨退变、改善关节功能” 不再是遥远的目标。
 
随着科研的深入,干细胞治疗关节炎的技术仍在不断发展,而治疗策略也越来越多样化,针对不同类型的关节炎(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)能够提供不同的治疗策略。
未来,随着研究的深入、技术的成熟以及诊疗规范的完善,干细胞治疗必将更精准、更安全地服务于临床,为骨关节炎患者带来更长久的健康守护。
在这个世界关节炎日来临之际,让我们期待干细胞疗法能够早日走进更多医院,让关节不再 “哭泣”。